智慧工地看這里! 江濱水處理公司科技創新賦能施工現場新樣板
in 紹興柯橋江濱水處理有限公司 by 沈詩佳
江濱水處理公司以前沿施工技術與智慧監管手段,為工程建設注入全新動能。其一期3#生化池導流墻拆除修復工程現已正式開工,涉及有限空間、超高支模架、水上、吊裝及高處作業等多項危險作業。公司創新采用浮船式懸浮平臺、靜力破碎等前沿技術,依托無人機、5G移動便攜球、智能門禁等構建三維立體智能監管體系,有效筑牢安全生產防線,為項目按下了“加速鍵”。一、實施施工技術創新,破解施工“不可能三角”水上的“鋼鐵堡壘”:浮船式懸浮平臺憑借其獨特的自適應水位調節系統,能夠在復雜的水文環境中始終保持穩定作業狀態,可根據水流、風力等環境因素自動調整姿態,確保施工設備和人員的安全。相較于傳統施工平臺,浮船式懸浮平臺的應用可以在保障安全的同時,使施工效率得到大大提升,也減少了因環境因素導致的工期延誤,有力保障了工程建設進度。 溫柔的“破拆專家”:在對導流墻的拆除作業中,摒棄了傳統爆破方式,轉而采用靜力破碎技術。相較于傳統爆破“震天動地”的作業方式,這種“無聲破拆”通過將特制的靜力破碎劑注入混凝土的裂縫中,利用藥劑固化膨脹產生的壓力,使結構物緩慢、安全地破碎。施工過程中,無震動、無飛石、低噪音的特點,不僅降低了對周邊環境的影響,還極大降低了安全風險,真正實現安全與環保雙贏。二、實施安全監管升級,構建施工“安全防護網”天空之眼:打造無人機動態監管“中樞神經”。無人機化身“空中哨兵”進行常態化巡檢與突擊檢查,從高空視角俯瞰施工現場。無論是隱蔽的臨邊狀態、潛在的危險源,還是人員設備分布,盡在掌握。其靈活機動性極大提升了監管覆蓋范圍與響應速度。 智慧門禁:把好安全防護第一道關。“叮!您已進入有限空間區域,請立即佩戴氣體檢測儀和防毒面具!”當施工人員剛靠近施工大門口,門禁系統便發出警示音。這款集成智能人臉識別、自動報警門禁系統,已成為所有進入施工區域人員的第一道關卡,對進入的人員進行警示教育,防止陌生人隨意進入,提醒作業人員做好安全防護,把好施工作業前的“第一關”。 此外,該項目還引入了5G移動便攜球,實現了施工現場的“無死角”監控。便攜球布控在施工現場的關鍵位置,能夠360度旋轉拍攝,實時記錄施工全過程。同時,5G便攜球還具備視頻分析功能,對作業人員安全帽佩戴和人臉進行檢測、比對,一旦發現違規行為或異常情況,立即觸發報警,有效預防事故發生。從浮船平臺的水波蕩漾到無人機的云端翱翔,從破碎藥劑的細微膨脹到便攜球內的芯片運算,再到公司其他工程項目建設對“安心焊”技術、高桿噴霧裝置、防爆式插頭、盤扣式腳手架等新技術、新設備等使用,都印證著一個樸素的真理:科技不是冰冷的工具,而是守護每一個生命的鎧甲和提升效能的引擎。下一步,江濱水處理公司將繼續探索新技術,推動更多“黑科技”在工程建設中落地生根,為打造安全、高效、綠色的“智慧化”工地不斷努力。